法学院
Chinese  |  Favorites 
 学院概况  新闻中心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党群工作  学工在线  招聘信息  下载专区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柯华庆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做学问的三重境界》专题讲座

日期: 2025-09-30 作者: 刘露欢 点击数:[]

为激发教学科研热情、推进学院学科建设,9月30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党规研究中心主任柯华庆教授应邀在香远楼619会议室开展了《做学问的三重境界》专题讲座,院领导班子与部分教师代表到场聆听,讲座由院党委书记刘羲之主持。

柯教授以“人生而平等吗?人生而自由吗?”这一看似哲学、实则关乎学术起点的发问破题,指出“学问不是知识堆砌,而是对现实、制度与思想的不断追问”,强调问题意识才是研究之魂。他借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重境界”阐释学术成长路径,恰是学者从立志到破局的心史。柯教授提醒教师“把冷板凳坐热”,才能迎来思想之光。

谈及研究方法,柯教授警示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化”倾向。人文社科蕴含价值立场、历史语境与空间差异,其结论往往服务于特定群体。西方诸多理论虽包装成“普世真理”,实质是资本利益的学术表达,盲目移植只会水土不服。中国学人应立足本土经验,以跨学科视野回应国家重大需求,“让哲学、历史、政治、法律在同一问题场域相遇,才能催生具有主体性的中国方案”。在提问环节,教师们积极踊跃,围绕课程申报、论文发表、学科建设等问题向柯教授请教。

有教师提问:“在课程申报中,如何突出特色、提高命中率?”柯教授回答:“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不能为了申报而申报。要围绕国家需求、地方发展和学科前沿,提出真问题,设计真方案。”

针对“发表论文遇到平台受限”的问题,柯教授坦言:“当前学术评价机制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但学者不能因此放弃质量。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跟风、不追热点,做有深度、有原创性的研究。好文章终会被看见。”

在多学科研究方向上,柯教授鼓励教师们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他指出:“中国正经历知识体系重构的关键期,单一学科已难以回应复杂社会问题。文科院校更应发挥综合优势,推动知识融合与创新。”

最后,刘羲之书记和曹钟安院长分别作了总结发言。刘羲之表示,柯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场思想洗礼。他深刻指出,法制与政治密不可分,学者应具备现实关怀与理论勇气,在复杂社会结构中找准研究定位。曹钟安代表学院对柯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作为地方高校法学院系,我们应明确自身定位,立足地方社会发展需求,发挥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研究优势,坚持问题为导向,从地方立法与司法实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入手,扎实推进法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两个小时的报告在热烈掌声中落幕。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柯教授“守质量、不跟风、重交叉、强本土”的箴言为镜,重新审视个人学术规划,以“三重境界”自勉,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审核/刘羲之 曹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