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代码:030101K
二、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培养适应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念,理想信念坚定;具备法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法学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城乡社区从事法律或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实际工作及法学研究工作的较强职业能力,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扎根地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
(二)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承担一定的工作负荷;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幵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培养目标2: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目标3:掌握法学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英语等外语基础,达到规定的等级水平幵能在法律实践中运用。
培养目标5:能够熟练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及大数据运用能力。
培养目标6:具有较强的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具有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能力,作为律师,能独立自主办案,具备较高的律师职业素养,经验丰富,能较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检察官、法官具备员额检察官、法官的职业素养,具有独立自主检察监督、独立审理案件的业务能力和办案经验。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1. 法学素养: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法学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大致了解法学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能够将哲学等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法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
1-1 掌握法学主干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
1-2 理解法学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
1-3 能将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法学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于社会实践。 |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法学等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能够识别、表达幵通过文献研究等途径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法律问题,以便运用法学思维获得可信或准确的结论。 |
2-1 应用法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识别幵分析复杂法律问题。 |
2-2 能用法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在法学思维框架中解决复杂法律问题。 |
3. 研究探索:能够基于法学原理幵采用社会科学基本方法对复杂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分析、解释且通过综合方法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初步了解法学的前沿问题。 |
3-1 能够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法律问题。 |
3-2 可以分析、解释甚至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法律问题。 |
4. 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法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及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法律问题走向的预测与模拟,幵能够理解其局限性之所在。 |
4-1 能够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工具应对复杂法律问题。 |
4-2 可运用现代工具预测与模拟分析复杂法律问题的走向。 |
5. 沟通:能够就法律问题与当事人、法律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及回应指令,幵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或国际眼光,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的法律实践领域的沟通和交流。 |
5-1 能够与当事人、法律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
5-2 能够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及回应指令。 |
5-3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或国际眼光,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的法律实践领域的沟通和交流。 |
6.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法学等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甚至是负责人或决策者的角色。 |
6-1 能在团队建设中起到个体或团队成员的作用。 |
6-2 可在团队建设中承担负责人或决策者的角色。 |
7. 法律与社会:能够基于法学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法学实践际复杂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知晓和承担的相应的责仸和义务。 |
7-1 知晓法律对社会影响的正负效应。 |
7-2 知晓和履行法律对社会的责仸和相应义务。 |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8.职业规范:具备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社会责仸感,能够在法律实践中理解幵遵守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律职业规范,切实履行法律人的社会责仸。 |
8-1具备法学素养及社会责仸感。 |
8-2遵守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律职业规范,切实履行法律人的社会责仸。 |
9.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意志,有不断进取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能力。 |
9-1通过培养及训练而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意志。 |
9-2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
四、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
类型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培养目标6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 |
五、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45 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综合教育课程 52.5 学分,专业基础课程12 学分,专业课程 62.5 学分(专业必修课50.5 学分,专业选修课12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6 学分(不含课内实践),第二课堂2 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法学
七、核心课程
宪法、法理学、中国法治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八、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及时间安排表
1.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及时间安排表
分类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周学时 |
起止周 |
授课单位 |
讲 授 |
实 践 |
综合教育 |
必修课 |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
2071110001 |
2.0 |
32 |
32 |
0 |
一 |
|
|
军体 |
大学体育(一) Physical Education Ⅰ |
6031110101 |
1.0 |
28 |
0 |
28 |
一 |
2.0 |
1-14 |
体育 |
遇见人工智能 Encount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6121110011 |
1.0 |
24 |
8 |
16 |
一 |
2.0 |
1-12 |
计科 |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
6171110031 |
1.0 |
16 |
8 |
8 |
一 |
2.0 |
1-8 |
管理 |
思想道德与法治 Ideology Morality and the Ruleof Law |
6221110001 |
3.0 |
42 |
28 |
14 |
一 |
3.0 |
1-14 |
马院 |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ies |
6221110005 |
2.0 |
网络课 |
马院 |
大学英语I College English I |
6051110013 |
3.0 |
56 |
28 |
28 |
一 |
4.0 |
1-14 |
外语 |
分类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周学时 |
起止周 |
授课单位 |
讲 授 |
实 践 |
综合教育 |
必修课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ElementaryCourseon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6171110011 |
1.0 |
16 |
8 |
8 |
二 |
2.0 |
1-8 |
管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
6221110003 |
3.0 |
48 |
32 |
16 |
二 |
3.0 |
1-16 |
马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
6221110002 |
3.0 |
48 |
32 |
16 |
二 |
3.0 |
1-16 |
马院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Health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 |
6251110001 |
2.0 |
32 |
16 |
16 |
二 |
2.0 |
1-16 |
教育 |
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6121110012 |
3.0 |
64 |
32 |
32 |
二 |
4.0 |
1-16 |
计科 |
大学英语II College English II |
6051110014 |
2.0 |
48 |
16 |
32 |
二 |
3.0 |
1-16 |
外语 |
大学语文Chinese |
6041110001 |
3.0 |
48 |
48 |
0 |
二 |
3.0 |
1-16 |
文学 |
大学体育(二) Physical EducationⅡ |
6031110102 |
1.0 |
32 |
0 |
32 |
二 |
2.0 |
1-16 |
体育 |
大学体育(三) Physical EducationⅢ |
6031110103 |
1.0 |
32 |
0 |
32 |
三 |
2.0 |
1-16 |
体育 |
沟通与礼仪 Communication and Etiquette |
6181110001 |
1 |
16 |
16 |
0 |
三 |
2.0 |
1-8 |
旅游 |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 Information Retrieval ( Document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
3161110001 |
0.5 |
8 |
4 |
4 |
三 |
2.0 |
1-4 |
图乢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TheOutlineof MaoZedong Thoughtand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6221110004 |
3.0 |
48 |
32 |
16 |
三 |
3.0 |
1-16 |
马院 |
大学英语III College English III |
6051110015 |
2.0 |
48 |
16 |
32 |
三 |
3.0 |
1-16 |
外语 |
劳动教育 Labour Education |
3011110001 |
1.0 |
32 |
0 |
32 |
四 |
|
|
教务处 |
大学英语IV College English IV |
6051110016 |
2.0 |
48 |
16 |
32 |
四 |
3.0 |
1-16 |
外语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TheoutlineofXiJinping'sthoughton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the newera |
6221110006 |
3.0 |
48 |
32 |
16 |
四 |
3.0 |
1-16 |
马院 |
大学体育(四) Physical Education Ⅳ |
6031110104 |
1.0 |
32 |
0 |
32 |
四 |
2.0 |
1-16 |
体育 |
就业指导 Employment Guidance |
6171110021 |
1.0 |
12 |
6 |
6 |
六 |
2.0 |
1-6 |
管理 |
小计 |
46.5 |
890 |
442 |
448 |
|
|
|
|
选修课 |
非本学院开设课程[其中公共艺术(美育)类课程不低于2 学分、“山江湖”特色课程不低于1 学分] |
5 |
80 |
80 |
0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National History of thePeople'sRepublic of China |
6221120001 |
1.0 |
16 |
16 |
0 |
三 |
2.0 |
1-8 |
马院 |
小计 |
6 |
96 |
96 |
0 |
|
|
|
|
类别小计 |
52.5 |
986 |
538 |
448 |
|
|
|
|
分类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周学时 |
起止周 |
授课单位 |
讲 授 |
实 践 |
专业教育 |
专业基础课 |
宪法 Constitutional Law |
6021212013 |
3.0 |
42 |
42 |
0 |
一 |
3.0 |
1-14 |
法学 |
国际法 International Law |
6021212012 |
3.0 |
48 |
48 |
0 |
五 |
3.0 |
1-16 |
法学 |
法律社会学 Legal Sociology |
6021212017 |
2.0 |
32 |
32 |
0 |
六 |
2.0 |
1-16 |
法学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The Outline ofXijinping Thoughton theRule ofLaw |
6021212036 |
2.0 |
32 |
32 |
0 |
六 |
2.0 |
1-16 |
法学 |
西方法律思想史(B) Western History of Law Idea (B) |
6021212016 |
2.0 |
32 |
32 |
0 |
六 |
2.0 |
1-16 |
法学 |
小计 |
12 |
186 |
186 |
0 |
|
|
|
|
专业课 |
法理学 Jurisprudence |
6021314110 |
3.5 |
56 |
42 |
14 |
一 |
4.0 |
1-14 |
法学 |
法学专业导读 Professional Guidance oflaw |
6021314022 |
0.5 |
7 |
7 |
0 |
一 |
7.0 |
1 |
法学 |
刑法学I Criminal Law I |
6021314026 |
3.5 |
64 |
40 |
24 |
二 |
4.0 |
1-16 |
法学 |
民法学ICivil Law I |
6021314024 |
3.5 |
64 |
48 |
16 |
二 |
4.0 |
1-16 |
法学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I AdminitrationLawand AdminitrativeProcedure Law I |
6021314111 |
2.5 |
48 |
32 |
16 |
三 |
3.0 |
1-16 |
法学 |
民法学IICivil Law II |
6021314025 |
2.5 |
48 |
32 |
16 |
三 |
3.0 |
1-16 |
法学 |
刑法学II Criminal Law II |
6021314027 |
2.5 |
48 |
24 |
24 |
三 |
3.0 |
1-16 |
法学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II AdminitrationLawand AdminitrativeProcedure Law II |
6021314112 |
1.5 |
32 |
16 |
16 |
四 |
2.0 |
1-16 |
法学 |
商法学 Commercial Law |
6021314113 |
3.5 |
64 |
48 |
16 |
四 |
4.0 |
1-16 |
法学 |
经济法概论 Introduction ofEconomic Law |
6021314114 |
2.5 |
48 |
32 |
16 |
四 |
3.0 |
1-16 |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EnvironmentalandResourcesProtectionLaw |
6021314116 |
2.5 |
48 |
32 |
16 |
四 |
3.0 |
1-16 |
法学 |
民事诉讼法 Civil Procedure Law |
6021314115 |
3.0 |
64 |
32 |
32 |
四 |
4.0 |
1-16 |
法学 |
刑事诉讼法 Criminal Procedure Law |
6021314117 |
3.0 |
64 |
32 |
32 |
四 |
4.0 |
1-16 |
法学 |
国际经济法(B)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B) |
6021314120 |
2.5 |
48 |
32 |
16 |
五 |
3.0 |
1-16 |
法学 |
法律逻辑学Legal Logic |
6021314118 |
1.5 |
32 |
16 |
16 |
五 |
2.0 |
1-16 |
法学 |
中国法制史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ity |
6021314119 |
2.5 |
48 |
32 |
16 |
五 |
3.0 |
1-16 |
法学 |
知识产权法(B)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B) |
6021314121 |
1.5 |
32 |
16 |
16 |
五 |
2.0 |
1-16 |
法学 |
国际私法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
6021314122 |
2.5 |
48 |
32 |
16 |
六 |
3.0 |
1-16 |
法学 |
司法语言和辩论 Legal Language and debating |
6021314050 |
1.5 |
32 |
16 |
16 |
七 |
2.0 |
1-16 |
法学 |
司法文乢写作 Legal Documents Writing |
6021314049 |
1.5 |
32 |
16 |
16 |
七 |
2.0 |
1-16 |
法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
6021314124 |
2.5 |
48 |
32 |
16 |
七 |
3.0 |
1-16 |
法学 |
小计 |
50.5 |
975 |
609 |
366 |
|
|
|
|
分类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周学时 |
起止周 |
授课单位 |
讲 授 |
实 践 |
专业教育 |
专 业 选 修 课12学 分 |
仸选课 4 学分 |
专业英语 The Law Professional English |
6021336009 |
2.0 |
32 |
32 |
0 |
五 |
2.0 |
1-16 |
法学 |
中国法律思想史 Chinese History of Law Idea |
6021336017 |
2.0 |
32 |
32 |
0 |
五 |
2.0 |
1-16 |
法学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TheAdministrationOccupationAbilityTest |
6021347048 |
2.0 |
32 |
20 |
12 |
五 |
2.0 |
1-16 |
法学 |
民事司法实务 Civil JudicialPractice |
6021336081 |
2.0 |
56 |
8 |
48 |
五 |
4.0 |
1-14 |
法学 |
民法前沿问题专论 Special Lecture for Civil AdvancedProblems |
6021336022 |
2.0 |
32 |
32 |
0 |
五 |
2.0 |
1-16 |
法学 |
外国法制史 History ofForeign Legality |
6021336018 |
2.0 |
32 |
32 |
0 |
五 |
2.0 |
1-16 |
法学 |
外国民商法导论 Introduction ofForeign Civil andCommercial Law |
6021336025 |
2.0 |
32 |
32 |
0 |
六 |
2.0 |
1-16 |
法学 |
侵权责仸法 Tort Law |
6021336026 |
2.0 |
32 |
28 |
4 |
六 |
2.0 |
1-16 |
法学 |
物权法 Real Property Law |
6021336023 |
2.0 |
32 |
28 |
4 |
六 |
2.0 |
1-16 |
法学 |
合同法 Contract Law |
6021336024 |
2.0 |
32 |
28 |
4 |
六 |
2.0 |
1-16 |
法学 |
刑事司法实务 CriminalJudicial Practice |
6021336082 |
2.0 |
32 |
20 |
12 |
六 |
2.0 |
1-16 |
法学 |
司法考试解读与精讲 Judicial Examination Introduction |
6021336029 |
2.0 |
32 |
32 |
0 |
七 |
2.0 |
1-16 |
法学 |
公司法 Corporation Law |
6021336030 |
2.0 |
32 |
28 |
4 |
七 |
2.0 |
1-16 |
法学 |
网络与电子商务法(Q) LawforInternetandElectronicBusiness(Q) |
6021336028 |
2.0 |
32 |
32 |
0 |
七 |
2.0 |
1-16 |
法学 |
犯罪心理学 Criminal Psychology |
6021336035 |
2.0 |
32 |
28 |
4 |
七 |
2.0 |
1-16 |
法学 |
犯罪学 Science of Criminal |
6021336034 |
2.0 |
32 |
28 |
4 |
七 |
2.0 |
1-16 |
法学 |
刑法前沿问题专论 SpecialLectureforCriminalAdvancedProblems |
6021336031 |
2.0 |
32 |
32 |
0 |
七 |
2.0 |
1-16 |
法学 |
申论 Consummate Exposition |
6021336010 |
2.0 |
32 |
32 |
0 |
七 |
2.0 |
1-16 |
法学 |
方向课(司法实 务模块) 8 学分 |
证据学 Science ofProof |
6021347020 |
2.0 |
32 |
32 |
0 |
五 |
2.0 |
1-16 |
法学 |
地方立法原理与实务(Q) ThePrincipleandPracticeof LocalLegislation(Q) |
6021347049 |
2.0 |
48 |
16 |
32 |
五 |
3.0 |
1-16 |
法学 |
律师制度与实务(C) Lawyer System and Practice(C) |
6021347022 |
2.0 |
32 |
26 |
6 |
七 |
2.0 |
1-16 |
法学 |
婚姻家庭法 Marriage and Family Law |
6021347047 |
2.0 |
32 |
28 |
4 |
七 |
2.0 |
1-16 |
法学 |
分类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周学时 |
起止周 |
授课单位 |
讲 授 |
实 践 |
专业教育 |
专 业 选 修 课12学 分 |
方向课 (行政 执法与 行政管理模 块) 8 学分 |
行政管理学Administration |
6021347003 |
2.0 |
32 |
28 |
4 |
五 |
2.0 |
1-16 |
法学 |
公务员法 Legalfor Officials |
6021347023 |
2.0 |
32 |
32 |
0 |
五 |
2.0 |
1-16 |
法学 |
行政执法实务(C) Practice for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C) |
6021347024 |
2.0 |
32 |
32 |
0 |
六 |
2.0 |
1-16 |
法学 |
公共政策分析 Analysis ofPublic Policies |
6021347025 |
2.0 |
32 |
28 |
4 |
七 |
2.0 |
1-16 |
法学 |
小计 |
12 |
192 |
192 |
0 |
|
|
|
|
类别小计 |
74.5 |
1353 |
987 |
366 |
|
|
|
|
学时总计 |
2339 |
1525 |
814 |
|
|
|
|
实践教学环节 |
军事技能 Military Skills |
2071410001 |
2.0 |
|
|
|
一 |
|
1-2 |
军体 |
案例教学与案例旁听 Case-based Teaching and Observing |
6021418021 |
2.0 |
|
|
|
六 |
|
13-14 |
法学 |
专业能力拓展实训 Professional Ability Extending Practical Training |
6021418019 |
2.0 |
|
|
|
七 |
|
14-15 |
法学 |
专业综合能力实训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Practical Trai-ning |
6021418020 |
2.0 |
|
|
|
七 |
|
15-16 |
法学 |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Paper |
6021418022 |
6.0 |
|
|
|
八 |
|
5-16 |
法学 |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
6021418023 |
2.0 |
|
|
|
八 |
|
1-4 |
法学 |
学分小计 |
16 |
|
|
|
|
|
|
|
第二课堂 |
素质拓展 Quality Development |
6281410001 |
2 |
|
|
|
八 |
|
1-4 |
团委 |
学分总计 |
145 |
- |
- |
- |
|
|
|
|
备注:1.“学时分配”中“实践”,是指实验实训、上机和其他实践活动。
2.综合教育选修课程要求在非本学院开设的综合教育选修课程中修满6 学分。
2.每学期周学时统计表
学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周学时 (必修课) |
21.4 |
29 |
18.5 |
30 |
13 |
11.8 |
11 |
16 |
周学时 (选修课) |
0 |
0 |
6 |
2 |
4 |
4 |
4 |
0 |
合计 |
21.4 |
29 |
24.5 |
32 |
17 |
15.8 |
15 |
16 |
九、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包括选修课、方向课及第二课堂)
类型 |
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课内实践教学 |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8 |
0.3 |
一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14 |
0.5 |
一 |
大学英语I |
28 |
1 |
一 |
类型 |
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课内实践教学 |
遇见人工智能 |
16 |
0.6 |
一 |
法理学 |
14 |
0.5 |
一 |
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
32 |
1 |
二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6 |
0.5 |
二 |
民法学I |
16 |
0.5 |
二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
8 |
0.3 |
二 |
刑法学I |
24 |
0.8 |
二 |
大学英语II |
32 |
1 |
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6 |
0.5 |
二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6 |
0.5 |
二 |
刑法学II |
24 |
0.8 |
三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I |
16 |
0.5 |
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6 |
0.5 |
三 |
大学英语III |
32 |
1 |
三 |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 |
4 |
0.1 |
三 |
民法学II |
16 |
0.5 |
三 |
经济法概论 |
16 |
0.5 |
四 |
大学英语IV |
32 |
1 |
四 |
商法学 |
16 |
0.5 |
四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16 |
0.5 |
四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II |
16 |
0.5 |
四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6 |
0.5 |
四 |
刑事诉讼法 |
32 |
1 |
四 |
民事诉讼法 |
32 |
1 |
四 |
法律逻辑学 |
16 |
0.5 |
五 |
知识产权法(B) |
16 |
0.5 |
五 |
中国法制史 |
16 |
0.5 |
五 |
国际经济法(B) |
16 |
0.5 |
五 |
就业指导 |
6 |
0.2 |
六 |
国际私法 |
16 |
0.5 |
六 |
司法文乢写作 |
16 |
0.5 |
七 |
司法语言和辩论 |
16 |
0.5 |
七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16 |
0.5 |
七 |
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训 |
大学体育(一) |
28 |
1 |
一 |
大学体育(二) |
32 |
1 |
二 |
大学体育(三) |
32 |
1 |
三 |
大学体育(四) |
32 |
1 |
四 |
劳动教育 |
32 |
1 |
四 |
类型 |
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军事技能 |
|
2 |
一 |
案例教学与案例旁听 |
|
2 |
六 |
专业能力拓展实训 |
|
2 |
七 |
专业综合能力实训 |
|
2 |
七 |
毕业论文 |
|
6 |
八 |
毕业实习 |
|
2 |
八 |
合计 |
|
|
42.1 |
|
十、课程体系的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 |
修读 性质 |
学时 |
占总学时 比例 |
学分 |
占总学分 比例 |
实践教学学分 |
占总学分 比例 |
综合教育课 |
必修 |
890.0 |
38.05% |
46.5 |
32.07% |
14.5 |
10.00% |
选修 |
96.0 |
4.10% |
6.0 |
4.14% |
0.0 |
0.00%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186.0 |
7.95% |
12.0 |
8.28% |
0.0 |
0.00% |
专业课 |
必修 |
975.0 |
41.68% |
50.5 |
34.83% |
11.6 |
8.00% |
选修 |
192.0 |
8.21% |
12.0 |
8.28% |
0.0 |
0.00%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必修 |
-- |
-- |
16.0 |
11.03% |
16.0 |
11.03% |
第二课堂(素质拓展) |
-- |
-- |
2.0 |
1.38% |
2.0 |
1.38% |
学时/学分合计 |
2339 |
100% |
145 |
100% |
44.1 |
30.41% |
注:1.实践教学学分统计包括课内实践部分,计算公式为:实践教学学分=第一学期实践课时/28+其他学期实践课时总数/32,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至少为2 学分。
学时数(学时) |
学分数(分)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
必修课 |
选修课 |
课内 教学 |
实验 教学 |
必修课 |
选修课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课内 教学 |
实验 教学 |
素质 拓展 |
创新创 业教育 |
2339 |
2051 |
288 |
1525 |
814 |
145 |
142 |
18 |
21 |
95.9 |
26.1 |
2 |
4 |
注:1.课内教学学时、学分为讲授学时、学分。
2.含课内实践的课程,实践学时、学分纳入实验教学学时、学分统计。
十一、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毕业 要求1 |
毕业 要求2 |
毕业 要求3 |
毕业 要求4 |
毕业 要求5 |
毕业 要求6 |
毕业 要求7 |
毕业 要求8 |
毕业 要求9 |
综合教育课 |
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教育 |
|
|
|
|
|
L |
|
|
M |
大学体育(一) |
|
|
|
|
|
|
|
|
L |
遇见人工智能 |
|
|
|
M |
|
|
|
|
M |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
|
|
|
|
|
|
M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
|
|
|
|
L |
|
M |
|
形势与政策 |
M |
|
|
|
|
|
|
|
|
大学英语I |
|
|
M |
|
|
|
|
|
H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
|
|
|
|
|
M |
|
|
M |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毕业 要求1 |
毕业 要求2 |
毕业 要求3 |
毕业 要求4 |
毕业 要求5 |
毕业 要求6 |
毕业 要求7 |
毕业 要求8 |
毕业 要求9 |
综合教育课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M |
M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L |
M |
M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
M |
|
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
|
|
|
M |
|
|
|
|
M |
大学英语II |
|
|
|
|
|
|
|
|
L |
大学语文 |
|
M |
|
|
|
|
|
|
M |
大学体育(二) |
|
|
|
|
|
|
|
|
L |
大学体育(三) |
|
|
|
|
|
|
|
|
L |
沟通与礼仪 |
|
|
|
|
H |
M |
|
|
|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 |
|
M |
|
|
|
|
|
|
H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L |
|
|
|
|
|
|
M |
|
大学英语III |
|
|
M |
|
|
|
|
|
L |
劳动教育 |
|
|
|
|
|
M |
|
|
M |
大学英语IV |
|
|
M |
|
|
|
|
|
L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L |
L |
L |
|
|
|
|
|
|
大学体育(四) |
|
|
|
|
|
|
|
|
L |
就业指导 |
|
|
|
|
|
M |
|
|
L |
专业基础课 |
宪法 |
M |
L |
L |
|
|
|
|
|
|
国际法 |
|
|
|
|
|
M |
|
|
|
法律社会学 |
L |
L |
|
|
|
|
M |
M |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
M |
L |
|
|
|
|
|
|
|
西方法律思想史(B) |
M |
|
|
|
|
|
L |
|
|
专业课 |
法理学 |
M |
|
M |
|
|
|
|
|
L |
法学专业导读 |
H |
|
|
|
|
|
|
M |
M |
刑法学I |
M |
M |
M |
|
|
|
|
|
|
民法学I |
M |
M |
M |
|
|
|
|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I |
M |
|
M |
|
|
|
M |
|
|
民法学II |
M |
H |
|
M |
|
|
M |
|
|
刑法学II |
M |
|
M |
M |
|
|
M |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II |
M |
|
M |
|
M |
|
M |
|
|
商法学 |
M |
H |
|
L |
|
|
M |
|
|
经济法概论 |
M |
|
M |
|
|
L |
|
H |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M |
H |
|
L |
|
|
|
|
|
民事诉讼法 |
M |
|
M |
|
M |
|
|
H |
|
刑事诉讼法 |
M |
H |
|
M |
|
|
|
H |
|
国际经济法(B) |
L |
|
M |
|
|
|
L |
|
|
法律逻辑学 |
M |
M |
|
L |
|
|
|
|
|
中国法制史 |
M |
L |
M |
|
|
|
L |
|
|
知识产权法(B) |
M |
H |
|
|
|
|
M |
|
|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毕业 要求1 |
毕业 要求2 |
毕业 要求3 |
毕业 要求4 |
毕业 要求5 |
毕业 要求6 |
毕业 要求7 |
毕业 要求8 |
毕业 要求9 |
专业课 |
国际私法 |
L |
M |
|
L |
|
|
|
|
|
司法语言和辩论 |
L |
|
L |
|
|
M |
|
|
|
司法文乢写作 |
L |
|
M |
|
|
L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M |
M |
|
|
M |
L |
|
|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军事技能 |
|
|
|
|
|
|
|
M |
M |
案例教学与案例旁听 |
M |
|
|
|
|
|
H |
M |
|
专业能力拓展实训 |
M |
|
M |
|
M |
|
|
|
|
专业综合能力实训 |
L |
M |
|
|
M |
|
|
|
|
毕业论文 |
M |
|
M |
H |
|
|
|
|
M |
毕业实习 |
|
M |
L |
|
H |
|
|
L |
|
注:H表示该门课程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表示该门课程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 表示该门课程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十二、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见附图)
执笔人:审核人:院长:
法学专业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