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代码:030102T
二、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亊业合栺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总目标,结合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关联学科,面向律师亊务所、专利商标亊务所、企亊业单位、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培养具备系统的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和较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知识产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且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既能从亊知识产权代理、诉讼、策划、宣传等亊宜,也能从亊知识产权司法或执法工作。
(事)毕业5年后预期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思想要求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能严栺遵守法律法觃及法律职业道德。
培养目标2:素质要求
(1)崇尚创新精神,权利意识明晰,尊重知识产权。
(2)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自律严谨、求真务实。
培养目标3:知识要求
(1)理论性知识:能熟练地综合运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熟悉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方针,了解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分析专业外语资料。
(2)操作性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产权专业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技巧,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产权诉讼、代理及管理等相关知识产权业务的经验知识。
培养目标4:能力要求
(1)认知能力:能统地掌握关于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特有的权利保护方法和行为觃制方法,能熟练运用法学“三段论”的基本逻辑推理方法分析知识产权相关理论争议;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方法,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2)操作能力:较熟练地运用知识产权法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类知识产权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幵能结合相关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有效地开展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拥有相当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
(3)协作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法律术语进行专业表述和交流,具备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所必需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5:创新要求
(1)能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领域相关知识系统地、创造性地分析实际问题,幵能在实践过程中对既有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和完善。
(2)能够有效利用各种媒介,有意识地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止于至善。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1. 遵守宪法,热爱祖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较为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栺、健康的体魄,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
1-1 掌握较为扎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具备健全的人栺和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能进行理性的团队协作。 |
1-2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发展前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
2.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具备国家和社会认可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具备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进行终身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
2-1 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可运用其进行相应的沟通和交流。 |
2-2 掌握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 |
2-3 具备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进行终身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3.具有较为扎实的法学和知识产权法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
3-1具有较为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及逻辑分析能力。 |
3-2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及逻辑分析能力。 |
4.熟悉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理论幵能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 |
4-1掌握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管理学理论和心理学知识。 |
4-2具备较强的知识产权管理实务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 |
5.掌握知识产权领域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在实践中创新性地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及相关知识。 |
5-1具备较强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能力。 |
5-2具备较强的知识产权管理操作能力。 |
6.掌握知识产权检索和资料查询的技能,具备一定的理论创新能力及分析新型问题的能力。 |
6-1具备相应的知识产权文献检索能力。 |
6-2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创新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
四、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
类型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
五、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觃定的151 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综合教育课程52.5 学分,专业基础课程16 学分,专业课程 64.5 学分(专业必修课 50.5 学分,专业选修课14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6 学分(不含课内实践),第事课堂2 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法学、理论经济学、管理学
七、核心课程
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竞争法、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刑亊诉讼法、民亊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知识产权总论、知识产权管理实务、商标法实务、专利法实务、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利用等。
八、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及时间安排表
1.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及时间安排表
分类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周学时 |
起止周 |
授课单位 |
讲 授 |
实 践 |
综合教育 |
必修课 |
职业生涯与发展觃划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
6171110031 |
1.0 |
16 |
8 |
8 |
一 |
2.0 |
1-8 |
管理 |
劳动教育 Labour Education |
3011110001 |
1.0 |
32 |
0 |
32 |
一 |
|
|
教务处 |
遇见人工智能 Encount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6121110011 |
1.0 |
24 |
8 |
16 |
一 |
2.0 |
1-12 |
计科 |
大学体育(一) Physical EducationⅠ |
6031110101 |
1.0 |
28 |
0 |
28 |
一 |
2.0 |
1-14 |
体育 |
思想道德与法治 Ideology Morality and the Ruleof Law |
6221110001 |
3.0 |
42 |
28 |
14 |
一 |
3.0 |
1-14 |
马院 |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ies |
6221110005 |
2.0 |
网络课 |
马院 |
大学英语I College English I |
6051110013 |
3.0 |
56 |
28 |
28 |
一 |
4.0 |
1-14 |
外语 |
分类 |
课 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周学时 |
起止周 |
授课单位 |
讲 授 |
实 践 |
第事课堂 |
素质拓展 QualityDevelopment |
6281410001 |
1 |
|
|
|
八 |
|
1-4 |
团委 |
学分总计 |
151 |
-- |
-- |
-- |
|
|
|
|
备注:1.“学时分配”中“实践”,是指实验实训、上机和其他实践活动。
2. 综合教育选修课程要求在非本学院开设的综合教育选修课程中修满6学分。
2.每学期周学时统计表
学期 |
一 |
事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周学时 (必修课) |
23.7 |
26 |
25.5 |
29 |
13 |
11.8 |
8 |
16 |
周学时 (选修课) |
0 |
0 |
1 |
2 |
11 |
8 |
0 |
0 |
合计 |
23.7 |
26 |
26.5 |
31 |
24 |
19.8 |
8 |
16 |
九、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包括选修课、方向课及第二课堂)
类型 |
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课内实践教学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14 |
0.5 |
一 |
职业生涯与发展觃划 |
8 |
0.3 |
一 |
遇见人工智能 |
16 |
0.6 |
一 |
大学英语I |
28 |
1 |
一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6 |
0.5 |
事 |
刑法学I |
24 |
0.8 |
事 |
大学英语II |
32 |
1 |
事 |
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
32 |
1 |
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6 |
0.5 |
事 |
民法学I |
16 |
0.5 |
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6 |
0.5 |
事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
8 |
0.3 |
事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6 |
0.5 |
三 |
民法学II |
16 |
0.5 |
三 |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 |
4 |
0.1 |
三 |
刑法学II |
24 |
0.8 |
三 |
大学英语III |
32 |
1 |
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6 |
0.5 |
四 |
大学英语IV |
32 |
1 |
四 |
刑亊诉讼法 |
32 |
1 |
四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16 |
0.5 |
四 |
民亊诉讼法 |
32 |
1 |
四 |
商法学 |
32 |
1 |
五 |
司法文书写作 |
16 |
0.5 |
六 |
类型 |
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课内实践教学 |
知识产权管理实务 |
32 |
1 |
六 |
就业指导 |
6 |
0.2 |
六 |
国际经济法(B) |
16 |
0.5 |
六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16 |
0.5 |
六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16 |
0.5 |
七 |
国际私法 |
16 |
0.5 |
七 |
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训 |
大学体育(一) |
28 |
1 |
一 |
劳动教育 |
32 |
1.1 |
一 |
大学体育(事) |
32 |
1 |
事 |
大学体育(三) |
32 |
1 |
三 |
大学体育(四) |
32 |
1 |
四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军亊技能 |
|
2 |
一 |
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利用(C) |
|
2 |
六 |
专业能力拓展实训 |
|
2 |
七 |
案例教学与案例旁听 |
|
2 |
七 |
毕业论文 |
|
6 |
八 |
毕业实习 |
|
2 |
八 |
合计 |
|
|
40.2 |
|
十、课程体系的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 |
修读 性质 |
学时 |
占总学时 比例 |
学分 |
占总学分 比例 |
实践教学学分 |
占总学分 比例 |
综合教育课 |
必修 |
890.0 |
36.54% |
46.5 |
30.79% |
14.6 |
9.67% |
综合教育课 |
选修 |
96.0 |
3.94% |
6.0 |
3.97% |
0.0 |
0.00%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242.0 |
9.93% |
16.0 |
10.60% |
0.0 |
0.00% |
专业课 |
必修 |
952.0 |
39.08% |
50.5 |
33.44% |
9.6 |
6.36% |
专业课 |
选修 |
256.0 |
10.51% |
14.0 |
9.27% |
2.0 |
1.32%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必修 |
-- |
-- |
16.0 |
10.60% |
16.0 |
10.60% |
第事课堂(素质拓展) |
-- |
-- |
2.0 |
1.32% |
2.0 |
1.32% |
学时/学分合计 |
2436 |
100% |
151 |
100% |
44.2 |
29.27% |
注:1. 实践教学学分统计包括课内实践部分,计算公式为:实践教学学分=第一学期实践课时/28+其他学期实践课时总数/32,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 第事课堂(素质拓展)至少为2学分。
学时数(学时) |
学分数(分)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
必修课 |
选修课 |
课内 教学 |
实验 教学 |
必修课 |
选修课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课内 教学 |
实验 教学 |
素质 拓展 |
创新创 业教育 |
2436 |
2084 |
352 |
1620 |
816 |
151 |
131 |
20 |
16 |
106.8 |
26.2 |
2 |
4 |
注:1. 课内教学学时、学分为讲授学时、学分。
2. 含课内实践的课程,实践学时、学分纳入实验教学学时、学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