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九江学院法学院院长曹钟安、党委书记刘羲之一行前往瑞昌市人民法院,举行《九江学院应用型法律人才产教协同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瑞昌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迎春主持仪式,双方就深化院校合作、共育法治英才展开深度交流。

签约仪式前,与会人员共同观看瑞昌法院专题介绍片,通过“环资审判、呵护长江”“守正创新、司法为民”“强基固本、素质提升”“向阳而生、初心不改”等多个篇章,系统了解了该院在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审判机制创新、队伍专业化建设及践行初心使命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仪式上,法学院院长曹钟安详细介绍了合作背景与学院发展概况。他表示,法学院在开展法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经过审慎考察,优选瑞昌法院作为核心合作伙伴。曹钟安追溯了法学院自2003年建系以来的办学历史,重点推介了学院倾力打造的7个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他强调,围绕硕士点建设目标,学院计划建立5-7个联系紧密的产教融合基地,此次与瑞昌法院的合作正是关键布局。
法学院党委书记刘羲之指出,高校工作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招生就业与学生发展。将学校教育与公检法实务部门深度融合,是构建高水平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由之路。合作必须落脚于学生成长,通过双向赋能、共同发力,实现育人成效最大化。
吴迎春院长对合作表示高度赞同与热烈欢迎。他指出,培养学生是合作的首要目标,更是法院人才储备的战略需要。司法实践亟需理论指引以实现理性升华,法院与法学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务必做实做强合作内容,杜绝形式主义。吴迎春如数家珍地介绍了瑞昌法院的人才优势:法学研究生学历干警占比高、案件质效位居前列、调研论文成果丰硕。他希望双方在课题共研、疑案会诊、实习实训等方面深化协作,并当场提出三点务实建议:一是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二是本月底前向法院移送典型案卷,由法学院教授开展专业评查,以“第三方视角”提升司法作品质量;三是将法院调研文章的成品、半成品提交法学院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吴迎春还特别欢迎法学院学生利用寒暑假来院见习,在实务工作中增长才干。
针对案件评查的保密性要求,曹钟安回应将组织专业教师来院学习,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双方还就联合申报课程、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推进“法官上讲台”等工作达成共识,并围绕案件评查标准、程序性审查要点、保密规范等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沟通。



签约仪式结束后,吴迎春院长陪同法学院一行参观瑞昌法院院史馆。该院史馆以时间轴与主题版块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呈现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到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传承与发展脉络。曹钟安与刘羲之在瑞昌法院电子嘉宾留言簿上签名题字,寄语双方合作结出硕果、共谱法治新篇。


此次签约标志着九江学院法学院与瑞昌市人民法院的战略合作正式落地,双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创新、互利共赢”为原则,在法治人才培养、司法实务研究、队伍专业化建设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为区域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

会后,法学院党政领导专程走访江西常足律师事务所,深入推进访企拓岗工作。该所主任李智律师详细介绍了瑞昌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并与法学院就毕业生实习就业、实践能力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审核/刘羲之 曹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