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知识产权总论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知识产权 |
课程类型 |
必修课 |
开课年级 |
大一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总学时 |
16 |
一、课程简介
知识产权总论是知识产权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等专业必修课之前开设的专业课。本课程是知识产权领域的“大地图”,基于法学、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通过知识产权的“法律观”“哲学观”“历史观”“经济管理观”“服务观”“国际观”等多个视野,初步解释何谓知识产权,权利如何获取,权利主体是谁,权利客体怎样,权利如何限制,权利如何行使,权利怎样救济,权利如何管理等具体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民法基本理论、从知识产权作为私权的角度将其与物权、债权等民事权利比较分析、比较学习,进而为后续学习其他知识产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健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知识产权安全――――知识产权的概念
2.对应章节:第一章知识产权的概念
3.课程讲次:2
三、案例教学目标
从当前国际贸易争端事件看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四、案例主要内容
以知识产权为工具的国家间竞争涉及整个知识产权发展链条,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三个环节。在上述环节中,不仅外部因素可能带来安全威胁(例如,美国对华的“卡脖子”战略 等),内部因素如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审查制度、反垄断执法机制不完善等也可能造成安全风险。因此,知识产权安全是指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各环节(存在与发展)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从知识产权发展的各个环节来看,知识产权安全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知识产权创造环节的安全;(2)知识产权运用环节的安全;(3)知识产权保护环节的安全。从知识产权安全威胁因素来看,每一环节的安全既涉及外部因素也涉及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从风险产生的角度来看,单一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外部恶意行为都是安全风险发生的原因,在特定情况下,两者共同作用甚至可能产生更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基于知识产权安全的三个环节与内外两方面因素,可以将“缺少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对外转让管理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制度不完善”等风险产生机制及环节存在差异的知识产权安全问题纳入知识产权安全内涵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不仅能够整合当前较为典型的知识产权安全风险,还能为发现新的知识产权安全风险提供分析框架。
知识产权创造环节的安全是指创造知识产权所需的原始资料、创造过程及各保护形式的智力成果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创造环节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从内部因素来看,创造环节的典型安全风险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的技术路线选择风险。例如,在投入巨额研发经费前,应当对选择的技术路线是否存在知识产权障碍进行充分论证。二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与关键数据的泄露风险。三是重大科技成果保护模式选择错误的风险。具体而言,若选用专利制度保护相关成果,应保障专利申请质量,避免技术方案被外国竞争者轻易规避;如采用技术秘密方式保护,应完善相关保密体制机制,做好防范反向工程的措施。四是重大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权属风险,尤其是在国际科技合作中,要谨防签订的知识产权相关协议不当给我国造成的损失。
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是要警惕外国公司利用我国的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获取专利后,在相关领域限制我国的自主研发和商业化利用,并收取高昂的费用。二是要防止外国主体采取非法手段获取我国核心技术方案和商业秘密等。三是要通过专利导航、专利权无效、获得许可等多种手段,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规避外国企业的专利封锁和专利陷阱。
五、案例教学设计
1.案例导入
事件导入:提出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政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政元素,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选择::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项目式、情景模拟式、比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重点采用辩论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思维;案例分析式以增强理解力;讨论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产生。
(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推动课程思政同新媒体新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借助超星学习通等相关学习软件支持形式多样教学活动的开展;借助微信群和QQ群互动讨论。
(3)考核评价方案: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六、教学反思
(一)知识产权法律及相应的创新教育对于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我国不断推进知识产权法律有效实施,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坚决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高校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沃土,也是孕育科技创新的摇篮,有责任和义务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将知识产权科普宣传教育与科技创新实践、创新特色体验教育等活动相结合,为青年学子们搭建更多、更好、更多元发展的平台,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校园氛围,努力培植使创新人才“冒”出来的适宜土壤,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知识产权领域思政教育模式本身也应有创新和发展:现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人,对其进行激励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而面对新环境下长大的“零零 后”,他们的成长环境、学习方法已较之前的模式有了巨大转变,普遍呈现出自我意识强、创新能力突出但抗挫能力不足,追求时尚但带有功利性等特点,加上移动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及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使得其逐渐变得思想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激,正确判断事物性质和发展规律的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及思政教育方式的高效性迫在眉睫,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也变得尤为重要。应进一步充分树立思政教学新理念,更多运用年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正能量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励、鼓励、支持大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